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作为一家学院型、平台型科研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以其优秀的专业工作环境和学术环境,依托地处首都核心区的资源优势,凝聚了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志同道合的优秀学者和学界领袖,形成了以各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团队,形成了医院在相关专业领域的领导性专业服务能力和跨学科创新发展的学术能力。

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专业文化和专业能力的形成,得益于医院“多学科协作合伙人团队” (Multi Disciplinary Team, 简称“MDT合伙人团队”) 的创造性工作和由此所形成的多学科专业协作的工作能力,得益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张惠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首任院长,医院终身荣誉院长。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32年,是《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等9种眼科专业杂志编委。在视网膜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症等各种眼底病和复杂疑难眼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我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和眼底病激光治疗的开拓者之一。


刘熙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熙朴医生是国际知名的眼科学者,在眼科与视觉相关多个领域及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均有建树。历任美国Allegheny大学眼科襄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光眼专业组组长、眼科副主任,挪威特拉姆瑟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兼)等专业职务,曾担任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及《眼科》编委、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防盲协会、美国老年病研究基金会、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挪威科学议会等国内外学术组织和政府组织的支持,是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的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糖尿病慢病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项目的发起人和核心专家成员,也是挪威FK基金会亚洲健康协作组织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刘宁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著名眼底病专家,是《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等多种眼科专业杂志的编委。擅长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眼科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眼科中心博士后、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底科主任,是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主要创建人之一,现任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眼底病学部主任、“见解”学术交流中心召集人、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眼底病医疗中心主任。


柯天力(Torkel Snellingen)  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双博士、副教授

眼科与公共卫生学专家,北京圣康华医学研究院、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眼病预防与控制研究方向负责人。毕业于挪威澳斯陆大学,一直致力于公共卫生、远程医疗和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曾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医疗战略”研究分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防治的最佳战略”的研究工作。历任挪威特拉姆瑟大学临床学院副教授,眼科纵览(Survey of Ophthalmology)和英国医学杂志在白内障方面的评审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高级顾问。


洛甫.龙德(Rolf Lund) 原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Rolf Lund教授是视觉康复专家,挪威国家视听康复资源中心高级研究员,原奥斯陆大学教授。

Rolf Lund教授是北欧视觉康复模式的创建者和推动者。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视觉康复中心负责人。Lund教授1974年开始在挪威、瑞典倡导低视力康复服务,提出建立高品质、可复制的小规模低视力康复中心、广泛覆盖社区人群的理念,认为只有将高品质低视力康复中心建立在患者方便可及的众多区域,才能够为低视力患者带来有价值的帮助,让广大低视力患者享受到充分的低视力康复服务。在挪威和瑞典的工作成就基础上,Rolf Lund 教授成功地帮助西班牙复制了这一模式。目前,以挪威、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低视力康复体系建设的成功典范,为众多国家所学习。

Rolf Lund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Gale R. Watson教授合著的The CCTV Book已成为低视力康复领域的经典著作;目前,该书的中文版仍然是我国台湾地区的低视力康复基本指导用书。>>> 详细


罗纳德.丹尼斯(Ronald P. Danis 医学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教授

Ronald Danis教授是眼科学与公共卫生学专家,是北京圣康华医学研究院、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糖尿病影像诊断中心的主要创建人之一。Ronald Danis教授曾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科影像诊断中心主任,是美国早期糖尿病治疗研究项目(EDTRS)的主要参与者之一。Wisconson大学眼科中心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领导者,其领导的美国EDTRS研究奠定了现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和激光治疗的基础。


孟祥芝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富布莱特研究学者,新加坡教育部华文阅读障碍项目海外顾问,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阅读障碍与知觉学习语言与认知发展,是教育部司局委托专项“发展性阅读障碍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知觉学习能力缺陷的认知神经机制、美国密西根大学-北京大学合作课题“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跨文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认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认知障碍者的认知神经机制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子课题“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语言非语言认知神经机制及其教育对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阅读障碍儿童动态学习变异性及脑可塑性机制的多模态研究”等二十余项国内外课题工作,在eLife, Developmental Science, NeuroImag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科普著作《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儿童教育领域的重要科普著作。


王树峰  医学博士、研究员、听觉言语康复专家

王树峰博士是中国-澳大利亚听力学教育师资培养项目的第一批学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悉尼麦考瑞大学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现任北京听力协会书记、副会长,声动未来听觉言语康复工程学院院长;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和《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历任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主任,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科教部主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门诊部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处长等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听觉言语康复和听力学职业教育。2007年,牵头申请设立我国的助听器验配师新职业,主编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材。2022年,在北京的职业学院创建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专业人才。主持编写专著八部;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五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得知识产权四项;先后承担六所高校和职业学院的教育培训工作。


刘晓明  教育康复专家,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系教育康复学专业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教育康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委员、儿童语言ICF-ESL疗法认证评审专家。研究专长为特殊儿童认知发展、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融合教育、资源教室课程建设等。

自进入特殊教育领域以来,刘晓明博士深入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医院及各类教育机构等实践基地,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训练。研究领域涉及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曾参与各级课题多个、撰写专著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研究领域涉及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曾参与各级课题多个、撰写专著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黄昌兵 视觉心理学专家,博士

黄昌兵教授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学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学博士),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完成博士后训练,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黄昌兵教授主要研究双眼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觉问题的心理物理学过程、模型和脑机制;知觉学习的心理物理学机制与神经基础;异常视觉系统(如弱视、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等)功能退化或损害的可能机制及有效恢复途径。